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就像被按下了快进键。一线城市松绑“认房不认贷”,三四线城市却在疯狂打折促销。首开作为深耕北京的老牌选手,既能享受核心区位的红利,又得面对全国化布局的痛苦。数据显示,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只微增了3%,可土地储备里三四线城市占比都超过四成了,这就跟在钢丝上跳探戈一样,惊险得很!
再看看首开的“体检报告”,里面全是矛盾。账上有200亿现金,但短期负债也快到150亿了;毛利率从25%跌到18%,回款率却逆势涨到92%。这就像司机一边踩着油门一边踩着刹车,既要保证现金流不断,又得给新项目投钱。最近推出的“共有产权房”项目,更像是在政策的夹缝里找突破口。
首开的“钱袋子”也有玄机。预收款同比大增40%,存货周转天数却延长了20天。这就像超市里的临期商品,想促销变现,又怕折价影响利润。更要命的是,合作开发项目占比超60%,利润分成不确定,就像合伙开餐厅,得留个“小金库”给合伙人分账。
同行们都忙着转型新能源、养老地产了,首开却还在“老本行”里使劲儿,像北京副中心的TOD项目、上海临港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但问题来了,这些“新赛道”能抵消传统住宅的下滑吗?这就像老裁缝学做时装,既要保留经典剪裁,又得跟上快时尚的节奏。
现在的首开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骑手。左边是政策暖风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右边是行业出清带来的并购机遇。不过别忘了,资产负债表上还有道“疤痕”,总有10%的负债得每年“换血”。对于投资者来说,别老盯着短期股价波动,多关注它“轻资产转型”的进度条。当代建业务收入突破10亿时,说不定才是真正的拐点。
在房地产这场马拉松里,首开既不是领跑者,也不是掉队的。它就像精明的田忌,总在找能让自己“下等马”战胜对手“上等马”的赛道。当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质量突围”,这家老牌房企的故事,可能才刚刚进入第二幕!你们说,它后面能逆袭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