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一週跌去今年全部漲幅究竟是什麼原因惹的禍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月21日在在岸和離岸市場雙雙跌破6.50關口,僅僅時隔不到一彎橡周,6月27日,人民幣匯率又雙雙盤中跌破6.60關口。在經歷了2017年全年升值,今年一季度再度升值3.7%後,4月中下旬,尤其是最近一週人民幣匯率的連跌不止,再度引發了各方對人民幣貶值或將持續的擔憂。
不過,不同於2015年和2016年那場由資金外流引發的人民幣貶值,今年以來,包括外匯儲備和結售匯在內的反映跨境資金流動的數據並未重演此前的大波動行情。綜合多家機構的觀點,美元指數二季度強勢反彈、最近一週市場情緒的干擾以及鬧譽中美貨幣政策的分化,是本輪人民幣貶值的催化劑。
原因一:美元指數二季度強勢升值
美元重返強勢被視爲本輪人民幣貶值的最主要原因。
從年初的92.25附近到6月26日收盤的94.67,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累計上漲了2.5%,而在美聯儲6月加息後,美元指數更是多次衝上95關口,而在今年2月16日,美元指數曾下探至88.2491,相比近期高點(6月21日95.5372),升值幅度則達到了8.2%。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日發表的鷹派講話是支撐美元指數攀升的主要原因。6月20日,鮑威爾稱隨着經濟復甦,美聯儲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理由很強烈。
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但是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升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的反映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在二季度依舊保持升值,這也說明人民幣對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數的走高。
“美元指數走強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美國經濟在減稅的刺激下持續回升,而歐元區和日本去年的強勢復甦在今年則開始轉弱。在經濟表現分化的基礎上,美國通脹預期持續升溫,而歐洲經濟還受到政治風險的擾動,導致美、歐的貨幣政策傾向也出現差異。美歐、美日的10年期國債的利差,較今年初分別擴大了60BP和50BP,美元資產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也推升美元走高。”姜超指出。
“(美元指數)短期看不到破百的可能,但上行的空間還是有的,所有人民幣短期承壓可能還會延續。”一位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表示。
原因二:外匯供小於求及情緒波動
外匯市場供求狀況也被視爲本輪貶值的一箇誘因。
招商證券則認爲,最近一週的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的原因只佔四分之一,而外匯供小於求,匯率走弱,供求因素可以解釋人民幣匯率貶值的75%。外匯供求的邊際變化,既受國內股票價格劇烈波動和外匯市場各種傳言引發的恐慌情緒的干擾,也受資本市場資金外流引發的購匯需求的影響。
“這幾天基本是境外帶動境內在跌,市場的購匯情緒比之前明顯增多,雖然不能和2015年、2016年時的相比,市場也形成人民幣將大幅貶值的預期,但人民幣還是有可能承壓的。”上述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同時稱,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快速下跌,那有結匯意願的市場主體可能會選擇繼續觀望,等更好的價格,不過如果跌勢放緩,市場結匯盤有望大量釋放,下跌幅度也將受限。
華創證券也認爲,當前的悲觀預期更多停留在情緒面:“我們傾向於認爲近期悲觀情緒集中宣泄後,人民幣將重回跟隨美元被動波動的常態。”
原因三:中美貨幣政策悄然變調
美聯儲在6月14日啓動了年內的第2次加息後,中國央行在6月15日的公開市場操作中並未如市場預期般選擇上調公開市場利率,而是選擇了按兵不動。
隨後,央行再度祭出定向降準,且釋放的資金量大幅超過了今年的前兩次,市場傾向於認爲國內貨幣政策向中性偏寬鬆迴歸。
國泰君安認爲,近幾個交易日的日內交易貶值幅度較大,與6月20日國務院會議公佈定向降準的時點重合,顯示中美兩國貨幣政策週期的錯位,加劇了匯率貶值的節奏。
姜超則認爲,相比之下,美國通脹有望穩步回升,預計美聯儲年內還有兩次加息,中美貨幣政策短期出現分化。在他看來,中美利差收窄也是此輪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之一,“今年以來,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降,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液鬧段斷走高,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至60多BP,利差收窄對人民幣匯率也會產生向下的壓力。”
不過,國泰君安認爲,相比此前的貶值,央行在匯率操作的指導思想和行爲上都有了變化,不再揹負所謂“市場化”的包袱,而是在必要時刻使用類似逆週期因子之類手段,增強對於中間價的掌控力,在這種情況下,不應對於人民幣匯率過度悲觀,年內突破前高、甚至破7的概率很小。
中國有多少外匯?
3358.9億美元。
擴展信息:
1.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2014年一季度末,我國外匯儲備總額增至3.94萬億美元。2014年6月底達到峯值39932億美元。
2.外匯儲備又稱外匯儲備,是指一國政府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清伍拍國政府以外幣持有的債權,是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幣的資產。
截至2020年12月底,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爲3.22萬億美元。12月末,人民幣匯率爲6.5249元人民幣對美元。2021年3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爲32050億美元,較1月末下降57億美元,答羨降幅爲0.18%。至此,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連續10個月在3.1萬億美元以上,連續3個月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外匯儲備規模達到2017年以來的峯值水平。截至2021年9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爲32006億美元,比8月底減少315億美元。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爲32502億美元,比11月底增加278億美元,增長0.86%,2021年增加約336億美元。截至2022年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爲32138億美元,比橘念1月底減少78億美元,降幅爲0.24%。中文名:中國外匯儲備;其他名稱;外匯儲備;主要部件;美元資產主要以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的形式持有。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構成是美元資產,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的報告以及每種貨幣在中國外貿餘額中的比例,估計美元資產約佔70%,日元約佔10%,歐元和英鎊約佔20%。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消肆,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係,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箇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髮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局宴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爲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爲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桐橋銀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不包括香港和澳門,爲單獨計算。
1、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爲外匯存底,指爲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罩納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2、中國外匯儲備規模: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8萬億美元水平物慎沒
3、中國外匯儲備結構: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包括了美元,美債,黃金,孝擾澳洲資產,歐洲資產等
07年1月份應該有11000億美元了
外匯每天都在變,
06年底的統計是10268億美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