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推开窗户,闻到那雨前的潮气,一下子就想起上周股市突然大跌的事儿了。前一天还形势一片大好呢,结果一下子就变得惨不忍睹,K线图全是绿的。这市场就像个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主儿,今天蓝筹股涨得好看,给你来个小惊喜,明天科技股跌得稀里哗啦,直接给你一闷棍。
最近这三个月,我老在咖啡馆观察不同投资者的表情。那些穿西装的基金经理午休时盯着手机直皱眉,穿卫衣的散户聊起元宇宙概念眼睛都放光。我发现啊,行情咋样,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了。大妈们开始打听比特币,那离行情不好就不远了;程序员下班后还聊国债逆回购,可能资金就开始找安全的地方待着了。
上周五的行情就跟坐过山车似的。早盘新能源板块突然猛涨,就像给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可午后银行股全跌了,又像被人放了气的气球。这变化太戏剧性了,让我想起去年双十一,网红直播间刚喊出“全年最低价”,商品链接就没了。市场就跟促销季一样,惊喜和惊吓随时都有。
我最近去了几家茶馆,发现老股民总说“政策底”,年轻投资者聊天里“美联储加息”“北向资金”这些词越来越少。这两代人对市场的看法差别,就像茶壶和咖啡杯碰到一起,老股民说慢慢研究才有收获,新股民却觉得快进快出才是好办法。
我分析市场的时候,把行情走势想象成天气预报。行情好就像晴天,资金活跃;行情不好就像阴天,有风险;大跌就像暴雨要来了。但和天气不一样的是,股市的行情能被一条政策消息瞬间改变,就像上周五央行突然降准,市场一下子就变了。
最近三个月的K线图上,我标记了23个关键的转折点。有意思的是,17次都在午盘后半小时,就好像市场在等什么神秘信号。这让我想起菜市场,鱼贩下午两点突然降价,说不定所有交易的地方都有这样的规律。
我分析行业轮动的时候,发现消费板块涨起来,医药股就可能要跌;科技股涨了,地产板块就开始调整。这就像广场上玩轮滑的孩子,这边刚秀了个漂亮动作,那边就摔了一跤。
我最近去了几家上市公司,发现财报电话会就像脱口秀。财务总监把亏损说成“结构性机会”,董秘把调整说成“华丽转身”。这些说法就像给财报穿了件戏服,让投资者在真假之间犯迷糊。
我分析市场情绪的时候,看两个指标,一个是地铁里财经APP的打开率,一个是健身房里聊股票的频率。这俩数字都高的时候,行情可能就快到“亢奋期”了,就像夏天傍晚蝉鸣,越响离结束越近。
最近三个月,我记录了127次市场的变化。38次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关,29次受政策影响,剩下60次不知道为啥。这些没头绪的变化,就像深夜突然响的手机铃声,让人又紧张又好奇。也许市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永远让人猜不透!大家说说,这市场以后到底会咋样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