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说说市场风向标,这就好比证券行业的“天气预报”。A股市场那起伏就跟坐过山车似的,证券公司的生存状态就像天气预报里的晴雨表,能反映资本市场的冷暖。第一创业证券,咱就叫它“一创”吧,它在行业里算是“中生代选手”。2023年半年报显示,它营收同比下滑了12%,但投行业务收入却逆势增长18%。这数据就像夏日雷阵雨,整体阴沉沉的,局部却还有点亮光。
再看看业务拼图,投行成了突围的突破口。在经纪业务被市场低迷拖累的时候,一创把“筹码”押在了投行业务上。上半年完成了3单IPO项目,债券承销规模超过400亿元。这里面有两套逻辑,一是政策东风,北交所扩容让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和一创深耕区域经济的策略正好合拍;二是轻资产转型,投行项目不像依赖行情的经纪业务,更像“订单制生产”,抗周期性强多了。不过要小心,债券承销里城投债占比超60%,这就像把双刃剑,地方债务风险一抬头,可能就会反过来伤着自己。
接着说说客户画像,一创的客户结构就像座“金字塔”。塔尖是高净值客户,贡献35%的利润,但人数只占2%;中层是机构客户,增速变慢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同比下降22%;基座是中小散户,交易量占比超60%,这就说明公司业绩和市场情绪关系可大了。市场要是一直震荡,这金字塔就像暴风雨中的沙堡,基座一松动,可能就连锁反应了。
然后讲讲技术赋能,这就像数字化转型的“双面镜”。公司花2.3亿元打造的智能投顾系统,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AI选股模型让客户留存率提升15%,算法交易降低30%的滑点损失;坏的一面是,过度依赖技术让人工客服投诉率上升,“冷冰冰的机器”和“需要温度的服务”矛盾太明显了,就像自动驾驶,技术能精准导航,但突发路况可预判不了。
最后说说未来棋局,有三重变量决定胜负手。一是政策变量,全面注册制落地速度直接影响投行业务天花板;二是竞争变量,中小券商通过并购重组搞“区域联盟”,一创的独立性是优势还是短板呢?三是生态变量,东方财富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券商模式,传统线下网点的价值得重新定义了。
结语就是,证券行业本质是“风险定价”,一创现在的情况就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同行在财富管理赛道猛冲,它选择深耕投行业务的“护城河”;数字化浪潮来了,它在技术投入和人性化服务间找平衡。这种“非典型”策略,说不定就是在行业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的关键!大家觉得一创未来能突围成功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