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恆大地產的財報2019年底恆大的總資產是多少?
2019年底恆大的總資產是2.21萬億。
年報數據顯示,2015-2019五年間,碧桂園、萬科、恆大、融創的總資產和總負債均實現了從千億向萬億的跨越。
2015年TOP4房企的總資產合計達1.85萬億,總負債達到1.45億元。而2019年這兩項數字則分別突破6萬億和5萬億,達到6.81萬億和5.85萬億。
2016年,恆大總資產和總負債都率先突破萬億,達到1.35萬億和1.16萬億,2019年,又是恆大總資產率先突破2萬億,達到2.21萬億。
擴展資料
然而,和總資產並列的還有總負債以及資產負債率。從淨負債率來看,根據2019年年報,碧桂園、萬科、恆大、融創的淨負債率分別爲46.3%、33.9%、159.3%、176.4%。相比之下,萬科和碧桂園始終保持較低的淨負債率水平,長期償債壓力小。
恆大和融創的淨負債率均高於150%,長期償債壓力相對較高,這也導致公司需要準備大量的資金用於償債和付息,從而擠壓利潤空間。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透市|_望者“碧萬恆融”的變與不變
恆大上半年房地產加汽車虧損88億,致其虧損的原因是什麼?
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恆大集團正在劇烈調整當中,恆大集團的地產業務也不好做。
恆大集團是地產行業的龍頭老大,本身恆大集團的業務盈利情況非常好,拿地也是所有房地產企業最多的一家。但現在的房地產行業本身處在拐點,很多房地產企業的樓盤無人問津,恆大也是如此。恆大現在的債務情況相對比較嚴重,但盈利卻在中間下滑,這也是爲什麼恆大要變賣核心資產的原因之一。
一、恆大地產和恆大汽車預計虧損達到88億。
在恆大集團發佈上年度財報之後,恆大集團又緊急發佈了一箇報告,表示今年的營收預期可能會下降29%~39%。與此同時,恆大集團中的恆大地產,預計今年虧損40億元,恆大汽車預計虧損48億元左右,兩項業務合計虧損88億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恆大目前的資金情況已經不允許出現鉅額虧損。
二、主要是因爲恆大地產和恆大汽車的業務在劇烈調整當中。
我先講一下恆大地產的問題,恆大地產是恆大集團的板塊之一。因爲地產行業的樓盤並不好賣,之前恆大集團還曝出過違規降價的事情。在樓盤不能打折銷售的前提下,恆大地產的業務量在進一步下滑,前來購房的用戶也在減少。因爲沒有現金流的支撐,恆大地產的盈利急速下滑。
三、恆大汽車也面臨現金流的問題。
恆大汽車主要涉及的是新能源領域,在國內一衆品牌紛紛推出新款車型的時候,恆大汽車並沒有特殊的表現。造車行業本身非常耗費資金,恆大集團以前還能支撐恆大汽車,但因爲現在恆大集團的債務率非常高,恆大汽車的48億虧損已經顯得格格不入了。
總的來說,現在的恆大集團的各項業務正在縮水,這也是導致其虧損的重要原因。
恆大拋售166億資產引發熱議,公司目前的境況如何?
2024年8月31日,中國恆大發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26.9億元,同比下降16.5%;淨利潤104.99億元,同比下降28.87%。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虧損41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爲,恆大利潤下降與打折賣房有關,恆大自去年2月開始推行“網上賣房”及持續多次推出階段性特大優惠措施,藉此大力促銷刺激收回現金流。
藉助大規模降價促銷,恆大得以快速回籠資金,數據顯示,恆大有息負債較去年3月底下降約3000億元,淨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實現一條紅線變綠。此外,爲緩解流動性壓力,截至8月27日,恆大處置了包括恆騰網絡、盛京銀行、恆大冰泉、深圳高新投和5個地產項目等股權,合計出售總代價166億元。
“以價換量”賣房降負債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恆大錄得銷額3567.9億元,同比增長2.3%;合約銷售面積4301.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4%;回款3211.9億元,同比增長2.9%。
業績方面,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26.9億元,同比下降16.5%;淨利潤104.99億元,同比下降28.87%。其中,其中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和恆大童世界集團的房地產業務淨虧損41億元,新能源汽車業務淨虧損49億元。
若按截至7月底的最新數據計算,今年恆大前7月累計銷售額達4005.6億元,銷售面積4844.9萬平方米,銷售增幅可觀,但成交均價錄得近年新低。
業內人士認爲,恆大的地產業務陷入虧損,主要跟打折賣房回款有關
據瞭解,去年2月份疫情爆發,恆大便在全國範圍內啓動75折大優惠,隨後爲了大力回籠資金降負債,又多次推出針對特定產品的階段性特大優惠措施,藉此大力促銷刺激現金流,導致地產主業虧損41億元。
市場人士表示,恆大的業績報告凸顯了當下房企的普遍現狀,近年房地產業整體下行,“房住不炒”下房價提升空間有限,加上“三道紅線”重壓,房企爲求去化降負債,不得不以價換量,勢必對利潤產生一定影響。
儘管盈利水平下降,但“活下去”顯然更重要。藉助大規模降價促銷,恆大得以快速回籠現金,大幅緩解債務壓力。根據半年報,恆大自去年3月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新戰略。截至今年6月底,恆大有息負債較去年3月底下降約3000億元,淨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實現一條紅線變綠。
截至6月末,恆大有息負債5717.75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負債爲2400.49億元,該集團存款餘額1616.27億元,其中,受限制現金748.5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恆大截至6月30日,共有土儲項目778個,總規劃建築面積達到2.14億平方米,此外還擁有146箇舊改項目,其中在寸金寸土的大灣區就佔有131個(深圳62個)。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港交所披露文件,8月26日,股東香港大亨劉鑾雄、陳凱韻夫婦以2830萬港元出售631萬股中國恆大股票。
賣百億資產改善流動性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尤其是6月以來,恆大陸續爆發負面輿情,加速了該公司出售資產的步伐。今年6月7日,恆大主動發佈聲明稱,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個別項目公司存在極少量商票未及時兌付的情況,集團高度重視並安排兌付;7月,恆大爆發出與廣發銀行宜興支行的糾紛,後續雙方和解;8月17日,恆大曝出旗下恆大地產集團“換帥”消息。
8月19日,央行和銀保監會約談恆大集團。央行、銀保監會指出,恆大集團作爲房地產行業的頭部企業,必須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戰略部署,努力保持經營穩定,積極化解債務風險,維護房地產市場和金融穩定;依法依規做好重大事項真實信息披露,不傳播並及時澄清不實信息。
8月20日凌晨,恆大回應稱,將全面落實約談要求,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等,並以最大決心、最大力度保持公司經營穩定,化解債務風險,維護房地產市場和金融穩定。
實際上,外界的擔心都直指恆大的流動性問題。在半年報中,針對外界對其流動性的關注,恆大在公告中披露了近期一系列的改善措施,以保證項目開發的正常運作,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初步統計上半年處置資產至少賣了165.6億元。
具體措施包括:總金額32.5億元出售恆騰網絡11%股份,回收現金約11.8億港元;出售盛京銀行1.9%股份,總金額10億元;出售深圳市高新投7.08%股權,總金額約10.4億元;出售恆大冰泉49%股權,總金額約20億元;出售5個地產項目股權及非核心資產,總代價約92.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恆大在半年報中透露,集團房地產開發業務中,造成延遲支付供貨商和工程款情況,導致部分相關項目停工。目前在政府的協調支持下,集團正在積極與供貨商及建築承包商洽談爭取該等項目復工。
爲了解決供應商和承包商付款問題,恆大向供應商即承包商出售了物業單位以抵扣部分欠款,總金額爲251.7億元。
恆大在半年報中表示,恆大將採取包括調整項目開發時間表、嚴控成本、大力促銷、出售股權和資產(不限於物業、酒店及其他物業)以及引入投資者增加集團及附屬公司股本,爭取進一步改善流動性,舒緩資金壓力和削減債務。
下一步出售物業與汽車股權
可以預見的是,恆大出售旗下資產的步伐仍將繼續。恆大在半年報中表示,將繼續接觸潛在的投資者,商討出售恆大汽車和恆大物業的部分股份。除了中國恆大,旗下恆大物業和恆大汽車也均披露了上半年業績,其中,恆大物業業績可圈可點。
數據顯示,恆大物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8.73億元,同比大增68.3%;毛利潤29.39億,同比大增68.7%;淨利潤19.34億,同比大增68.6%,各項核心指標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據瞭解,恆大物業業績大幅增長背後,得益於規模的高速擴張。截至上半年,恆大物業合約面積達8.1億㎡,同比增長58%;在管面積達4.5億㎡,同比增長77%;業務範圍擴展至全國317個城市,覆蓋320萬戶業主。
增值服務爆發式增長是恆大物業另一大亮點:上半年恆大物業社區增值服務收入11.39億,同比大增83%,其中家居美裝收入更是大增873%。此外,恆大物業與騰訊、商湯科技等巨頭聯手打造智慧雲平臺,探索平臺輸出服務模式,持續提升盈利能力。
恆大汽車方面,則由於技術收購和持續的研發投入,導致上半年虧損幅度擴大
數據顯示,恆大汽車上半年營收69.2億元,同比增長53.5%;虧損48.22億元,較2024年同期虧損擴大96.25%。恆大解釋,陷入虧損主要因爲健康業務毛利減少,另外,正處於拓展系能源汽車業務的投入階段,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市場推廣費用及研發投入增加。
據透露,截至目前,恆大收購核心技術及研發費用已達271億元,在去年末249億元的龐大基礎上再度加碼。據瞭解,目前恆馳1、恆馳3、恆馳5、恆馳6、恆馳7五款車正進行夏季測試並已接近收官,恆馳處於量產衝刺階段,這意味着,堅持自主設計與正向研發的恆大汽車,能否俘獲用戶與市場,答案將很快揭曉。
4200萬買J馬,許家印多有“壕”?買下恆大10年一共賺了多少錢?
廣州恆大引入哥倫比亞國腳馬丁內斯,曾經給球迷帶來無限遐想,可惜夢想落空,J馬水土不服,不僅未能表現出其強悍的中鋒實力,更是躺賺人生養老金。
這就可以看出來許家印多有“壕”了,16年,J馬以4200萬歐元的轉會身價,從西甲馬競來到廣州恆大。這個轉會費也是創造了中超記錄,而J馬更是以1200萬歐元的年薪簽下四年長約。
可惜時運不濟,本就頗受傷病困擾的J馬,在廣州恆大效力期間也同樣中招了。自此,也就開始
其
躺賺人生。職業球員傷病難免,但像J馬這樣,一來恆大就受傷,四年總共斷斷續續只爲恆大踢了15場球,卻花費了恆大1億歐元,肯定是中超最水外援。
恆大近幾年引進外援,看走眼的確實多了點。除去中超最水外援J馬,還有古德利和意大利二外援,都是最多踢了一箇賽季,被替換掉了,恆大卻一直支付着這三人的工資,這4個人來到恆大,都成就自己的人生贏家。中國足球由此也坐實了人傻錢多的外號。
2010年,許家印花1億人民幣買下廣州市足球隊,廣州市足球隊就是現在廣州恆大的前身,如今已經10年了,他一共賺了多少錢?因爲很多人會對錢感興趣,所以都會好奇恆大爲許家印老闆帶來多大的利潤。
恆大的財報披露,廣州恆大足球隊每年都處於虧損的狀態,真的沒有爲許老闆掙太多的利潤。但是,許老闆不僅僅只有這一項事業,恆大主推房地產、能源業,現在又進軍能源車行業,大有壟斷能源車的意思。在2010年買下廣州足球隊後,他當時的身家有40億人民幣,一舉超過王健林。到現在2024年,許家印的身家有1540億,比2010年多出1500個億。
足球,都知道這是個燒錢的運動。廣州恆大更是開啓中國足球金元時代,每個賽季都投入巨大,基本就是虧本經營。可是在聯賽以及亞冠方面的成功,徹底擦亮了“恆大”招牌。“恆大”也從主營房地產業務,向多箇領域發展,涉及金融、健康、旅遊及新能源汽車等,真正做到巨無霸。
雖然在某些領域發展比較一般,但是主營業務卻遍佈全國,成爲房企老大。從恆大集團及許老闆的財富來看,當初的1億元投資,實在是太值得了。如果僅從數字方面去分析,就已經足夠嚇人。
球隊雖然年年虧損,但市值也不低。不過呢,這也是和集團相關聯的。如果球隊轉讓出去,或許這個市值就會大幅下滑。只是球隊不可能隨便轉讓的,恆大發展的野心還在不斷膨脹。
俱樂部虧損,集團利潤猛漲。恆大不會做虧本生意的,在商言商嘛,只要球隊能夠帶來極大的廣告效應,許老闆就不會輕易放棄這塊肥肉。一週之內,四次熱門,這足以給恆大集團帶來豐厚的回報。
恆大應收賬款週轉率2019
十點九。
此收賬款週轉率是通過企業本年內銷售收入的淨值和應收賬款的平均餘額作比得到的。
盈利能力分析是財務報告分析的核心內容。因此,對恆大地產財務能力盈利能力分是很有必要且具有意義。我們最近看到恆大的財務狀況的介紹,看到財務狀況以後,總的感受就是他的財務狀況。
拋售166億資產、以房抵款,恆大積極開展自救,是否能取得成功?
拋售166億資產、以房抵款,恆大積極開展自救,從積極的角度看,應該是可以取得成功的。恆大是中國房地產建築的龍頭產業,全國恆大都在嘗試以降價的方式來銷售,給了衆多剛需者一箇挑選的空間。恆大從拿地到建築都是需要大筆資金的,再加上銀行貸款收緊,各方面的融資也受到了監管,只能從民衆的支持率來提高融資水平。房價降了對於廣大的民衆來說是好事,但是對於炒房客來說,則意味着賠錢。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得到消息的炒房客已經逐漸退出市場,還有一大批“韭菜”等着被收割。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房子只能賣給剛需,也只有剛需能接盤新房的價格。
一、恆大房產降價應該是在吸引剛需購買
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房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以目前的形勢來看,炒房客已經不會輕易下手將錢財才全部投入房子中,等待購買房子的人只能是剛需了。儘管是現在的房價下降了,但是剛需手中的錢有限,依然負擔不起如此之高的房價。恆大爲了擺脫困局,抓住市場上的人心,搞一大波降價銷售也是可以自救的。?
二、炒房客已經逐步退出市場,恆大想要自救,只能抓住市場上的剛需一族
以現在的社會來看,新房一直在建設,二手房源也會越來越多。國家一直在出臺政策來管控房價,下一個目標則是讓全國民衆都有房住。現在人們的生育力也是比較低的,新出生的人口已不足以支撐這麼多的房子,降價銷售是必然的。恆大則抓住這一個風向標,將房子降價銷售來自保也是正確的選擇。
那麼,你認爲中國的房價在何時會實現讓全民都有房住呢?
最新评论